着力写好金融行业五篇大文章百信银行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金融发展持续深入,为传统金融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去年底,我国更是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具体要求。作为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于近日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展现其在消费金融和产业数字金融主航道上全速前进的崭新成果。截至2023年末,百信银行总资产1,125.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8%;总负债1,041.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2%;营业净收入45.34亿元,同比增长14.27%;净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30.25%。发力普惠金融 搭建新发展模式当下,如何实现规模化、如何提升可得性、如何让普惠金融在商业上实现长期可持续,成为金融业推动普惠金融时所普遍关注的焦点。百信银行创新普惠金融新路径,在短短六年间实现了飞速发展。以满足“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例,面对新市民群体信用资质弱等问题,该行提供了一种同时满足规模化、可得性与商业可持续的服务和发展模式:在没有线下网点的前提下,通过纯线上、嵌入场景的模式实现更精准的客户需求洞察与营销获客,进而打破金融服务的信息“壁垒”和时空限制,实现规模化发展。此外,百信银行还创新打造“开放式场景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小微企业主的生产经营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采购、生产、销售等场景,并充分发挥数字化风控的优势,将更多数据转化为可识别的信用维度。作为业内首家100%的云化银行,百信银行在IT“基础设施”方面有着“三高一低”特征,即高可用、高安全、高弹性、低成本。数据显示,该行年化户均基础设施成本已经被压缩至1.01元。探索数字金融 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围绕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合规与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数据要素开发的效率和效果一直是百信银行的重要发力点。以该行通用模型评分产品——百信分6.0以及其配套的ModelOps平台升级为例。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百信银行在建模框架和平台流程两方面进行突破,一方面通过创新使用“预训练+迁移学习”算法框架技术,有效解决样本量不足活过于单调等问题,减少定制化风控模型研发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建设ModelOps体系,将模型的全生命周期梳理为流程化、标准化的闭环,通过持续监控及验证来不断训练模型,达到生产优化的效果,进一步加快模型迭代速度。在这样的努力下,百信银行的模型迭代效率提升160%,建模效率由4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在百信分6.0的支持下,该行实现整体风险下降8%以上,形成获客、活客、复贷等全流程的模型覆盖,实现1979万的流失挽回放款增量,有效支撑信贷业务放款规模增长20%以上。与此同时,该行还与中信银行联合发起了母子行数据融合项目,针对普惠信贷业务场景中的数据缺乏、信息孤岛等问题,基于隐私计算等技术联合搭建普惠信贷风控平台,以期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信、精准高效的信贷服务。除了对智能风控领域的深耕,百信银行也是业内领先探索AIGC技术和大模型应用的机构之一。2023年,基于此前上线的虚拟数字人AIYA,该行先后推出了国内首个3D数字营业厅“零度空间”和首个3D数字人直播平台,不仅为客户提供沉浸式的场景生态体验,还可以通过数字人主播为客户提供产品信息和金融资讯,实现不间断的实时陪伴和服务。这也标志着该行率先实现了从“数字化”道“数智化”的升级。探索服务新范式 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银行在其他三篇“大文章”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百信银行基于自身的数字化优势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长期积累,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探索金融服务新范式。在科技金融领域,2023年,该行创新落地首单“政府+担保”创业担保贷;绿色金融业务方面,其“京绿通II”专项再贴现产品规模连续3年保持北京市第一。此外,面对普惠客群对养老金融服务需求更为迫切,但金融素养、投资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该行一方面在渠道和场景上优化服务,上线易懂和易用性更强的百信银行APP关爱版,并采取人工服务接入策略提升服务效果;另一方面则针对老年客群的风险偏好,从全市场优选安全性强、收益性高、流动性好的财富管理产品匹配他们的养老诉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过去一段时间金融市场投教需求增加等,百信银行还在探索利用AIGC新技术输出相关投教内容,并且针对不同的用户画像进行精准匹配和长期陪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趋势,以百信银行为代表的国内数字银行们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数字化属性、以及普惠‘使命’息息相关。”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市场中的“鲶鱼”,他们一直在填补市场的“空白”,以创新手段解决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