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1.4万字重磅!南方、博时、嘉实、建信、华泰柏瑞、万家、永赢基金发声

时间:04-11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72

1.4万字重磅!南方、博时、嘉实、建信、华泰柏瑞、万家、永赢基金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阳春四月开启了二季度新的投资征程。在经历了主要股指反弹的一季度之后,市场对二季度及此后行情充满期待,市场情绪明显回暖。然而,二季度市场究竟会如何演绎?有哪些驱动因素和风险点?哪些赛道值得布局?对此,中国基金报采访了来自七家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畅谈二季度以及今年整体投资。这些人士是:华泰柏瑞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沈雪峰南方基金首席投资官(权益)茅炜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 曾豪嘉实基金大周期研究总监、基金经理 肖觅万家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莫海波永赢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 李永兴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陶灿这几位投研负责人认为,一季度A股反弹行情主要受经济复苏、外资流入、政策预期、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共同影响,目前市场估值仍处于中性偏低的位置,对A股后续行情持乐观态度。在上述人士看来,目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较为友好,海外波动对国内影响不会很大,市场整体没有实质性风险,A股二季度或将震荡向上。具体投资标的上,二季度二季度值得关注方向或将在消费、房地产、TMT等领域中产生,而数字经济、中特估等有望成为2023年的投资主线。不过,也有人士提醒,TMT的交易已经比较狂热,存在一定的概念炒作成分,后续的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多因素推动一季度反弹行情2023年投资机会更多中国基金报记者:一季度出现一波反弹行情,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这一波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曾豪:一季度行情是分子、分母端共振的结果。分子端,经济增长将走出谷底。去年12月以来疫情防控优化,经济活动快速恢复;同时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地产逐渐走出谷底。扩大内需战略的落地实施将持续带动经济修复。分母端,海外加息对国内流动性的掣肘减弱,央行一季度再次降准呵护流动性;市场的风险偏好也逐渐抬升。疫情、地产、美元紧缩等较大的风险因素持续缓解,且后续反复的概率较小,分子、分母端缓和的趋势是确定的,因此我们认为A股是反转而非反弹。肖觅:反弹主要来自于市场信心的修复,实际上从基本面来看,大部分行业的基本面还没有看到显著的改变,预期走在现实的前面,呈现出所谓“强预期弱现实”的状态。到现在这个时间点,有必要审视一下市场的这种反应是否合理,是否又有一些过度乐观?去看基本面仍然有问题的几个重点行业:房地产供给端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主要是需求端没有看到显著的复苏;出口在连续景气之后增速出现下行,主要是海外经济开始在通胀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出现收缩;前期影响较大的能源价格仍然较为胶着,并没有快速降下来缓解各行各业的压力。这几个问题评估下来我们更倾向于来自于需求没有充分恢复,但需求是一个会有波动的中短期周期性变量,重要性远远不如市场信心的恢复,这一轮反弹应该还是有相当合理性的。茅炜:准确的说,市场从去年11月份开始走出一轮比较强劲的反弹,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底。从1月底到现在,市场呈现出整体震荡、结构大幅分化的状态。回顾去年底以来的反弹行情,核心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首先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增长的定调等,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发生了系统性转变;第二、其次是经过2022年的下跌,市场估值下降到历史低位水平,权益资产蕴含的远期收益率非常突出。市场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如果我们预期经济是流畅的上行,则可以预判市场将出现反转行情。反之,如果对基本面不是异常乐观的预期,则从审慎的视角,会预设市场是反弹行情。但是必须要强调,投资者对于经济的展望也是逐步修正的,所以多数时候,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反弹还是反转,最终是市场自己走出来的。这个时点,我们比较确认的判断是2022年系统性调整结束了,这意味着即便市场尚未转入反转行情,在反弹结束后的调整幅度也比较有限。沈雪峰:一季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和基本面情况相较于去年都有明显的边际改善。从政策维度来看,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三支箭基本确定了国内的政策周期低位,同时稳经济、防风险的诉求下,存在一定的增量政策预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从基本面情况来看,防疫、地产政策调整叠加宽信用共同推动经济基本面修复;此外,从估值角度看,A股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也具备上涨的空间。相较于2022年,我们认为,今年的投资机会更多,收益空间也更可期,这是由政策和基本面共同决定的。另外,过去2年居民超额储蓄积累较多,不排除这部分资金成为权益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虽然从疫情管控政策变化和市场情绪预期来看是反转,但落实到权益市场,我们仍然认为后续或以结构性机会为主,上证综指或低位抬升,指数表现分化。具体而言,目前经济复苏的幅度以及政策加码的力度都存在一定制约,这决定了顺周期、逆周期板块难以出现趋势性的整体投资机会,过去表现比较好的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又遭遇景气度下行的担忧,短期也难有大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具备政策支撑、大产业周期向上而又无需短期业绩兑现的板块依旧是现阶段的市场主线,比如人工智能板块。李永兴:一季度A股反弹行情主要受经济复苏、外资流入、政策预期、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共同影响。去年底随着防疫政策的大幅优化,国内疫情过峰速度超预期,经济强复苏预期下,外资大幅流入A股,核心资产股价率先上涨。春节后,ChatGPT以及两会潜在政策预期对A股形成催化,TMT、顺周期、中特估、国央企改革等主题概念轮番演绎。向后看,需重点关注资金流向的变化以及行业基本面演进,一是关注居民/机构是否存在增量资金进一步增配A股,二是需要关注一季报相关行业基本面兑现情况以及ChatGPT后续产品化和商业化的进度。陶灿:我们认为一季度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积极因素共振下的估值修复:海外方面,年初以来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全球流动性拐点预期下推动全球权益市场普涨,人民币升值下外资大幅流入;国内方面,随着去年12月疫情防控逐渐优化,以及房企融资端政策“三箭齐发”,经济预期显著修复。我们认为预期修复带来市场反转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三月以来大盘进入震荡期,但考虑到未来国内经济基本面修复和海外流动性拐点大趋势不变,市场下行空间有限。未来大盘指数进一步上行需要等待基本面数据持续修复验证,后续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地产基本面明确好转趋势,并通过地产产业链发挥经济推动,将决定全年经济中枢;二是下半年库存周期有望正式启动,并成为2023年下半年乃至2024年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经济由疫后复苏转向周期复苏,以及全球经济周期共振向上。莫海波:这一轮反弹主要的驱动力是疫情后国内经济复苏,从微观数据看,一季度房地产链、基建链、消费链均处在逐步的修复过程。在经济预期企稳复苏背景下,企业盈利边际改善,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指数震荡上行。对后市持乐观态度二季度或震荡向上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后市,您如何看待当前市场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疫情、海外市场等综合影响下,A股二季度整体投资机会如何?李永兴:宏观经济整体处于温和修复状态。目前消费仍处在缓慢的恢复过程中,居民消费场景和消费意愿均在快速恢复,但消费能力受收入预期影响恢复依然偏慢;地产销售在春节后开始出现明显恢复,近期新房、二手房销售复苏延续,但其持续性仍需观察;海运运价与韩国出口增速持续下行,反映近期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展望二季度,实物类消费、地产以及制造业投资可能都会进一步修复,叠加低基数以及政策的支持,经济数据的同比修复较为确定,市场则有望逐步摆脱弱势,A股上行动能也有望进一步增强。曾豪:我们对A股后续行情持乐观态度。政策方面,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一季度央行超预期降准正是货币政策发力的体现。疫情方面,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从疫情中修复的速度是超预期的。海外方面则喜忧参半,一方面美国加息进入后半段,全球资产面临的压力减弱;另一方面海外经济衰退将拖累出口,地缘政治也仍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当前市场已经较充分地定价了修复预期,我们认为A股二季度将震荡向上。陶灿:展望后市,我们预计二季度市场总体温和向好。经济温和修复,节奏上关注:一是二季度边际改善方向是地产销售和消费;二是下半年关注库存周期的开启。流动性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合理充裕,宽信用政策仍然积极,经济回暖和广义财政融资还将带动社融增速继续上升。二季度重点是海外流动性拐点的出现,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将是关键的时间节点,若确认最后一次加息或停止加息,资产交易逻辑或将发生转向,利好人民币资产。莫海波:二季度海外依然受到较大的通胀压力,欧美等央行仍处于加息周期中,而金融风险事件可能还有多次反复,市场或在加息预期和衰退预期来回摆动,大类资产的波动可能加大。但国内经济二季度整体仍处于渐进式向上修复过程,并且在基数效应下,企业盈利有望加速改善,因此A股有望呈现偏强的震荡向上格局。沈雪峰:就宏观经济而言,尽管修复的趋势是确定的,但节奏上与过往有所不同,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一定过程,尤其是居民资产负债表受到地产拖累,预计修复的时间更长,因此,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的恢复都不会一蹴而就。另外,海外衰退以及近期银行风险事件,使得出口压力持续存在,因此,我们判断经济修复的斜率不会陡峭上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策持续为经济保驾护航,尤其是货币政策短期内或不会转向,流动性宽松(估值)依旧是二季度A股市场上行的推动力,当然,伴随着业绩披露期到来,基本面因子的权重也会进一步提升,市场也会关注到基本面兑现度比较好的细分领域。茅炜:当前整体宏观环境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经济仍然处于疫后修复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领域的景气度处于持续改善状态;第二、但不同产业的修复程度有较大的分化,与人口流动和消费场景恢复相关领域修复较好。这样一个宏观环境对于权益类资产是比较有利的。一方面是经济基本面确实处于改善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改善的幅度较温和,市场也不用担心政策收紧的风险。所以综合起来看,我们对二季度市场行情整体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不管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友好的,疫情基本不需要担心了,海外的波动对国内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市场整体没有实质性风险。唯一需要警惕的是,TMT的交易已经比较狂热,存在一定的概念炒作成分,后续的波动可能会比较大。肖觅:展望二季度,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仍将持续,但海外需求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消费和内需将是后续经济复苏修复的核心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从3月27日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看,幅度不大,但信号意义较强,反映了政策呵护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复苏速度、海外加息进程、资金流向等成为二季度风险点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未来影响未来A股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能会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李永兴:二季度影响A股运行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资金流向的变化。年初以来A股市场快速轮动,消费、TMT、顺周期、地产链、国企央企等行业或主题轮番上涨,行业轮动迅速,总体赚钱效应不强。形成这种市场状态的主因之一在于当前居民资产配置仍集中在存款,市场缺乏增量资金,因此二季度的资金流入或将是影响A股走势的关键因素。二是行业基本面演进。当前市场对于经济以及A股盈利存在弱势复苏的判断,若某些行业一季报业绩存在明显预期差,或部分产业创新性产品实质性落地,则有望影响市场整体走势。对于风险方面,则主要集中在海外。尽管短期美国经济仍具韧性,但随着近期非制造业PMI不及预期、领取失业金人数持续增加、企业债违约规模的大幅抬升,以及SVB等区域中小银行暴露出的潜在风险,美国经济衰退迹象或已初现端倪。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衰退周期内,美股通常表现不佳。若美股下跌超预期,将影响全球权益类资产风险偏好,进而对A股形成风险传导。茅炜:后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点:一是国内经济是否出现修复速度上的显著变化。例如随着市场主体信心的重新建立,经济加速修复,那么市场结构和节奏都可能发生变化;反之,若经济修复速度下降,政策预调微调出台,则市场运行态势会不一样。二是海外经济是否出现深度衰退,进而冲击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目前我们判断可能性不大,但是逻辑上并不能排除。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整体判断市场风险不大。海外是潜在的风险来源,但也是小概率时间事件。国内自身没有实质性风险。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风险是自己涨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要没有涨太多、太急,都问题不大。曾豪:一是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市场对于经济修复抱有较高的预期,当前已进入数据验证阶段,后续经济复苏的实际斜率将是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从数据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基础仍需巩固,存在经济复苏不及市场预期的风险。二是海外加息进程。当前美联储加息已经进入后半段,但美国就业市场仍具有较强的韧性,通胀可能会反复,流动性仍有风险。此外一季度硅谷银行、瑞信等暴雷,后续要关注海外银行系统的风险。三是产业进步。近期人工智能取得较大突破,年初以来市场持续演绎ChatGPT相关行情。与元宇宙、XR等不同的是,这一轮AI进步有望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要密切关注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莫海波:未来A股上行的驱动力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复苏能否持续超预期,但下行的风险主要在于欧美通胀迟迟控制不下去,由此带来过于激进的加息导致金融风险事件发生,经济加速下行,并会传导至国内。陶灿:国内方面,主要关注经济修复节奏和强度变化,尤其关注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后,4月政治局会议对下一步政策的定调。海外方面,关注美国就业和通胀数据对美联储加息的指引,将确认海外流动性和大类资产价格的大拐点。风险方面,重点关注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是否会继续发酵,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对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等。沈雪峰: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复苏力度、国内增量政策落地的节奏、海外流动性变化等。潜在的风险点:国内经济及政策不及预期、美国利率/通胀压力高居不下的风险、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带来的信用冲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目前A股估值处于合理偏低位置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A股现在的估值水平处于怎样的阶段?莫海波:A股整体估值处于中枢合理位置,但内部分化较大,上证指数PE-TTM处于过去5年60%左右分位的中枢合理位置,而创业板指数则处于过去5年10%左右分位的偏低位置。陶灿:我们认为A股市场整体处于历史中枢水平,对海外流动性和国内经济预期修复反映较为充分。绝对估值角度,目前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TTM)约为18倍,位于2010年以来的53%分位水平。跨资产比较角度,当前我们跟踪的股债性价比指标处于历史一倍标准差水平以上,显示当前股债性价比相对合理。从行业角度看,目前估值水平相对高位的行业(分位80%以上)有社会服务、农林牧渔、汽车、美容护理、商贸零售、计算机等,估值水平相对低位的行业(分位10%以下)有有色金属、煤炭、银行、石油石化、医药生物、电力设备、交通运输、基础化工、通信等。沈雪峰:目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中等偏低:第一、从整体估值水平看:全部A股PE-TTM处于2010年至今历史分位数的50%左右,居于历史中枢水位,PB视角下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历史分位数的24%左右;第二、从主要宽基指数看:主板、创业板、沪深300、中证500当下PE-TTM分别处于历史分位数的44%、32.1%、49.1%、46.5%水位,整体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茅炜:A股目前估值状态可以概括为整体不高,分化较大。不管是看哪个估值指标,不管是看哪个宽基指数,目前估值都不高。结构上,有部分行业,主要是跟地产链关联的(包括金融),估值依然很低;另一部分行业,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综合来看,目前估值完全不构成市场走势的约束。肖觅:整体估值还处于合理偏低水平。截至3月底,全A的市盈率(TTM)位于2010年以来中位数附近,风险溢价位于近三年均值和均值向上一倍标准差区间,表明市场底部区间具备支撑。曾豪:一季度以来风险偏好提振,市场估值有所回升,但当前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上证指数市盈率处于2000年以来29%分位数。此外创业板指市盈率所处历史分位数低于10%,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整体而言,当前A股估值仍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机会大于风险。李永兴:截至4月4日,上证指数、创业板指以及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3.6X、36.1X、12.3X,处于2010年以来50.3%、9.4%、48.5%分位,整体处于历史分位数中枢偏低位置。目前国内经济仍在持续复苏,二季度在基数效应下经济向上趋势大概率较为确定,整体而言市场依然有望存在一定估值修复空间。二季度值得关注方向或将在消费、房地产、TMT中产生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布局后市的角度,您对二季度投资布局的总体规划和脉络是怎样的?哪些板块和行业的投资机会比较突出?请简要分析下您的投资逻辑。莫海波:二季度主要顺着内需经济复苏背景下的盈利修复主线,主要布局盈利改善确定性较高或者预期差弹性较大的品种,比如持续高景气,估值分位数相对较低的种子和军工板块,以及产业趋势较为明确且空间较大的数字经济板块。沈雪峰:流动性宽松决定了我们对二季度权益市场不悲观,我们认为仍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在结构上,我们倾向于认为具备政策支撑、大产业周期向上而又无需短期业绩兑现的板块依旧是主线,主要落在数字经济领域,其中人工智能又是重中之重,涉及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应用等多个投资环节。此外,中特估或是另一条主线,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将推动国央企盈利水平、ROE等指标持续优化,基本面配合下,估值提升或水到渠成。最后,我们也会关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这些板块一旦有基本面或者政策面的边际改善,就会带来比较大的修复空间,其中消费、医药板块以及一些顺经济周期领域值得重点关注。茅炜:今年市场对于基本面的共识度较高,除非前面谈到的二季度经济有特别大的超预期,否则市场自身的波动可能远远超过基本面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应对的思维比预判可能更重要一些。基于应对的思维,对二季度的整体规划和板块看法大致如下:第一、应对思维在总的方向是逆向应对,涨太多的可以兑现,跌太多的可以布局;第二、行业和板块上会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核心资产因为博弈行为而下跌,如果在估值和成长性已经匹配,则作为长期持有的视角买入;另一方面是中短期的视角,会偏好一些估值较低的板块,包括地产上下游、建筑等。李永兴:一季度A股行业快速轮动,上涨缺乏持续性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资金持续流入。从历史经验看,居民资产流入风险资产的方向主要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或实体经济。工业产成品库存仍处于高位,实体经济ROE持续回落,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概率偏低;地产市场复苏的持续性仍需观察,若出现供给下降导致房价上涨,资金则有望迅速流入;对于股票市场而言,需要市场先有赚钱效应后才会引发居民资金的加速流入。因此后续居民资金更多流入房地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将成为二季度关注的重点。对于板块和行业而言,较有可能值得关注的方向或将在消费、房地产、TMT行业中产生。消费关注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可能会带动一些细分行业出现投资机会;房地产行业需要关注销售恢复的持续性以及后续供给的变化;TMT行业需关注ChatGPT前沿公司技术的推进和商业化的进度,若出现杀手级产品,有望迎来大的产业投资机会。肖觅:展望后市,消费复苏是比较容易看到、最具确定性会出现正面复苏的板块。但其中不同子行业前景和机会的程度是不同的,出行链看总量不一定能恢复到疫情前,疫情确实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餐饮链有可能会看到更快的复苏,除了市场已经关注到的餐饮业本身外,更值得关注的反而应该是估值相对合理的食品饮料板块,尤其是其中可选的部分.地产链、汽车链的基本面快速修复的概率也很大,但需要额外考虑总量的问题,如果总量在快速恢复后仍然是收缩的,是否能避免总量层面的过剩加剧;而新兴消费,包括新兴场景消费和新兴品牌消费,是一直会有机会,需要持续挖掘的子版块。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有确定性的板块是工业服务业,在制造业景气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一定会倒逼各个市场参与者不断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以实现更低的成本或者交付更好的客户体验。陶灿:二季度配置思路上,均衡偏成长,部分价值板块有修复行情:第一、成长板块:一是关注AI板块的扩散,短期交易热度较高,若经济弱修复逻辑不变,可以关注AI+扩散的标的;二是Q2美联储加息拐点出现后,美债趋势性下行,带来大盘成长的配置机会,从景气度预期来看,优先关注医药和半导体,其次是白酒、新能源;第二、消费板块:二季度数据有望超预期的地产链,如地产、消费建材、家具、家电,以及消费场景的恢复,如旅游、酒店、航空、医疗服务、啤酒等;第三、自下而上选股维度,建议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国企改革预期下,结合23年“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寻找2023年利润率改善预期较强标的;二是一季度业绩超预期个股,从历史上看,二三季度市场主线将回归基本面,业绩增速较强个股将会有更好超额收益。曾豪:二季度投资沿着科技、国企重估和消费三个方面展开。科技方面,当前AI产业的突破是历史性的,科技方向面临技术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双重利好,计算机、通信、半导体等行业均值得关注。国企方面,既有资产重估加持,又有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地产周期走出底部、“一带一路”掀开新篇章利好。消费方面,疫情对消费场景的限制已经消退,经济修复下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将好转,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有望提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后续将有更多政策来支持消费恢复,关注食品饮料、社服、医药等行业。数字经济、中特估或是2023年投资主线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新出现人工智能、芯片、中特估等领域涨幅较大,您认为背后逻辑是什么?您是否在一季度进行了调仓布局?您认为2023年的投资主线是?沈雪峰:我们认为背后逻辑有如下几点:第一、从宏观角度看,地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信用甚至财政的抓手有望落在“数字经济+中特估”领域,具备持续的政策支撑。第二、从中观产业角度看,近期AI技术的密集突破对行业景气形成强提振,新的产业趋势甚至产业革命应运而生。2023年的投资主线可能仍围绕数字经济展开,包括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以及信创等,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或是今年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尽管这个板块由于短期无法兑现业绩而受到一定质疑,但我们坚持认为人工智能不只是短期的主题投资,需要用长周期、产业变革的视角去看待和重视。人工智能代表着先进生产力,能拉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生产、生活方式,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刚刚开始,前方星辰大海,未来大有可为。我们在一季度已经进行了深度布局,并会持续关注和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中特估或是2023年的另一条投资主线。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在“效率”考核的指挥棒下,国央企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都有一定的改善,但市场对这些边际变化的定价并不充分,大部分国央企都存在一定的PB折价。2023年是新一轮国改起点,随着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未来国央企的ROE、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等效率指标或会持续提升,同时叠加具备吸引力的分红、股息率,估值提升可期。其中,我们会尤其关注中特估与一带一路交汇下的建筑板块投资机会。另外,我们认为其他方向也具备结构性投资机会,包括消费、医药、半导体、地产及产业链等,我们也会保持持续关注。茅炜:人工智能、芯片、中特估等板块今年表现亮眼,其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驱动力,但是共性的特征是:这些板块在启动之前机构的配置比例都比较少。这种带有一定博弈性的市场行情,A股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因此也不应感到过于意外。是否参与这样的行情,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从个人角度,因为一直会比较重视组合风险,因此并未在行情启动后再深度介入。至于2023年市场的主线,很大程度取决于二季度经济的修复情况。如果经济修复情况较强,则可能会有一部分业绩驱动的板块崛起,并演化成市场的主线。反之,若经济修复的力度未能超预期,则市场环境可能偏向主题类行情。如果是主题类行情,AI相关主题是否能成为全年主线,个人可能不具备判断能力。我们承认chatGPT4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突破,但是其可能带来的变化很多还看不清楚。借用一句话,市场往往高估重大事件的短期影响,却低估其长期影响。正是因为足够重视AI相关技术创新,因此我们并不担心错过前期的主题炒作行情。莫海波:这两大板块我们都进行了布局,我们认为背后的主要逻辑是产业政策推动的预期。一是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趋势,由于未来我国面临老龄化趋势加剧,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数字经济跟传统行业的结合有助于大幅提升生产的效率,是国家战略的高地,因此无论去年二十大还是今年两会,都密集提到了数字经济这一关键词。二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叠加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继续推进,意味着未来国企需要更多的承担经济转型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国有资产的价值有望重估。我们认为2023年的主线除了数字经济和中特估,还有全球资源品的再通胀,这一领域可能在下半年某个时点看到拐点。陶灿:TMT板块市场交易热度高、赚钱效应强,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ChatGPT变革性技术,同时具备很好的大众基础,产业层面的利好催化不断;二、数字经济政策支持,产业未来想象空间大,同时经济处于弱修复阶段,适宜主题炒作发酵;三、新能源等前期主导板块业绩弹性减弱,市场寻找新的弹性方向。我们在一季度的持仓中已经有一定调整,重点布局在基础算力和下游应用。中特估方面,我们认为从去年提出这个概念到今年央企考核体系的转变,政策考核更加重视央国企可持续、高质量的盈利,对提升央国企估值有关键意义。若经济弱修复+强产业逻辑判断不变,估值和配置上仍有进一步泡沫化空间,AI+带动产业行情有望成为全年主线。短期不排除交易过热下,受到流动性收紧或其他外部事件冲击导致回调,回调后仍可以积极系统性加仓。未来将重点关注相关板块的业绩兑现情况。此外,我们认为中期“大安全”宏观主题下的自主可控、国产替代主线仍然是战略主线,建议关注半导体、军工、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肖觅:AI 本身就是一个非线性的变化。比如 ChatGPT,当算力、参数量足够以后,就会出现“涌现效应”,可以生成很多东西。另外,还可以创造一些好玩的需求,带来收入增量。目前一季报还没有披露,等季报出来时可以关注在一季度的操作。面对“强预期、弱现实”的市场态势,在思维方式上需要向非线性思维转化,寻找一些未来可能超预期的变化,进而找到一些超预期的方向。目前发现有五点值得关注:第一消费是确定性的复苏,比其他行业复苏更确定一些。第二是房地产行业。第三,能源价格的非线性波动,主要指看跌能源价格。第四,AI 大力出奇迹,赋能百业。最后是物流产业。李永兴:一季度市场主题投资的机会较多,其背景在于一方面市场缺少增量资金,另一方面经济修复的速度较慢,每当这种宏观背景出现时市场都会呈现主题轮动的状态。主题投资的要旨在于对主题的快速响应以及对于投资标的选择标准的放松,因此从基本面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仅能选择少数确定性相对较高的标的进行配置。从基本面主线的角度而言,目前全年较有可能出投资主线的领域或将集中在消费、房地产、TMT行业中产生。目前消费整体仍处在缓慢恢复的阶段中,从总量而言还不算特别好,但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可能带动一些细分行业出现投资机会;房地产行业需要关注销售恢复的持续性以及后续供给的变化;TMT行业目前最大产业创新点在于ChatGPT,后续需要跟踪研究前沿公司技术的推进和商业化的进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户数和用户使用时长的变化,尤其是一旦出现杀手级的产品或应用,那么TMT行业也有望迎来大的产业投资机会。曾豪:原因在于宏观风险减弱下的估值修复与新逻辑发酵。一方面,去年年底以来宏观风险持续减弱,市场风险偏好不断向上,带来各板块的估值修复。另一方面,AI、中特股领域均有新的利好。ChatGPT是AIGC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带动芯片需求上升。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央国企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多作用,ROE和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提升。新能源长期投资价值向好短期谨慎关注竞争力稳固公司中国基金报记者:受价格战、欧盟限制进口传闻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板块最近半年经历了一波调整?您认为新能源板块目前是否已经调整到位?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板块未来的投资价值?肖觅:新能源的长期投资价值是向好的,从全球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最近的调整可能一方面是弱复苏格局下投资情绪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今年来的车企价格战,市场担忧当前竞争格局及业绩兑现情况。并且在全球范围看能源供给不足是长期问题,因此大能源板块具有继续发展的动力。曾豪:估值维度,当前新能源板块市盈率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向下的风险有限。盈利维度,碳达峰、碳中和长期趋势未变,尽管过去几年新能源产业建设高速增长,但距离实现双碳目标仍有距离,新能源板块的高需求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从产业格局来看,我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综合而言,新能源板块仍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李永兴:新能源行业属于典型的制造业,其过去几年盈利的高增长主要来自于两点:一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快速下降,从而使得利润率上升;二是需求的非线性增长和供给环节的产能准备不足导致供需阶段性错配。但上述因素未来可能均将逐渐减弱,一方面需求增长斜率下降使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速度变慢,另一方面需求增长斜率的下降和供给增长斜率的上升使得供需关系最好的阶段或许已经过去。因此,尽管未来新能源行业存在超跌估值修复的可能,但除非出现新一轮的需求加速上升,否则新能源行业估值的高点可能已经过去。未来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或将来自于优质公司的盈利增长以及细分领域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部分细分领域阶段性的供需错配。茅炜:新能源板块是典型的周期性成长股,光伏板块历史上曾经历多次大幅下跌,但每次反弹都能够进一步走高;电动车板块未来或许也类似。基于此,对于新能源的投资价值可以从两个视角看:一是竞争力稳固的龙头公司,如果估值匹配长期增长速度,则可以逐步左侧买入;二是对于板块整体机会,则需要等到供需结构调整完毕,产业进入新一轮景气上行之后才有机会。目前第二个视角的投资机会或许还没有来到,但第一个视角是可以逐步关注的。陶灿:关于新能源板块,我们认为前期AI行情对其虹吸效应明显,但在经历半年调整后,目前新能源板块整体估值水平位于2010年以来4%分位点,并且根据目前年报披露情况,新能源板块整体业绩表现优异,投资性价比逐渐凸显。投资上,我们将注重筛选供给与需求匹配的细分行业,供给竞争格局良好的细分行业,如海风零部件、光伏辅材、大型储能等。莫海波:目前新能源板块的PE-TTM估值已经处于过去5年13%左右分位,是非常低的位置。过去新能源确实有赛道过于拥挤、景气度边际下行等不利因素,但调整至目前这个位置,估值确实已经比较低了。与此同时,新能源依然是2023年之前达成碳达峰目标下的重要产业趋势,增速虽有所下滑,但绝对增速在行业比较中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这一位置可以开始左侧关注,耐心等待需求侧的拐点到来。沈雪峰:我们对新能源板块仍然保持谨慎态度。尽管其产业景气度依旧处于相对高位,但需求侧增速已经出现一定的边际放缓,而供给侧经过过去2-3年的高速扩张之后,面临一定的产能压力。供需关系的边际变化导致价格、盈利存在下行的可能性,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此保持谨慎。二季度港股市场将有一定修复看好互联网、消费类公司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行情值得期待?茅炜:经历过过去两年的极端波动后,港股的宏观资产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宏观资产的含义有两点:一是估值的可靠性较低;二是整体的beta大于个股的alpha。基于这个特征,考虑到今年国内经济修复的强度可能不会太高于投资者的预期,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港股的机会不如A股好。但在方向上,我们也是看好港股的,如果未来欧美经济经历衰退后,海外央行重新放水,则港股也可能出现强于A股的上行beta。板块上,我们会比较关注互联网和消费类公司。这些公司股价过去两年下跌比较充分,经历一轮系统性反弹之后,现在是区分到底谁能够在业绩上胜出的时候。因此可能会在这些领域寻找经营业绩率先转入上行的投资标的。肖觅:其实我一直比较看好港股,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价格下,其实很简单的道理,A股跟港股相比,港股还是有一个很明显的折价。接下来港股向上的动能,第一个可能来自于大家对中国经济信心的修复。因为从目前来看,至少在港股市场,大家对经济的复苏这一点的预期没有那么高,甚至有些还是出现了一些反复的局面。包括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其实应该对这一点抱一个明显更乐观的态度。行业上跟A股市场也差别不大,但确实港股市场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大部分还在港股上市。这一类行业因为基本面也是跟中国经济相关,其实我觉得它倒不是说哪些行业会表现特别突出,而是如果说有一些因素改善的话,港股整体都会变得更好一些。在港股上市,互联网、运动鞋服,还有一些餐饮,这些行业是港股相对来讲比较有独特的特色的行业。曾豪:港股与A股的不同在于港股主要面向海外投资者,分母端受到海外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影响较大。2022年港股在国内经济疲软和海外陡峭加息的双重压力下持续调整,而今年两方面压力都将缓解,行情修复的弹性是十分可观的。考虑到当前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结构上,关注港股互联网板块。近年来针对平台企业的反垄断、数据安全等监管取得成效,政策鼓励平台在经济修复进程中大显身手。港股互联网板块集中了我国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有望在AI技术变革中取得较大突破。莫海波:港股跟A股有着相同的基本面,今年共同的基调都是国内经济的复苏,港股投资机会也比较多,但港股的流动性会受到外部美联储加息以及海外衰退预期下的避险情绪影响,波动可能相对更大一些。因此我们相对更加关注港股盈利预期改善较强或者业绩稳定的品种,比如顺周期板块、高分红板块等。李永兴:中长期来看,港股市场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内企业盈利、全球流动性环境以及中美关系等因素,总体而言对港股保持中性偏乐观态度。一是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具备一定确定性。不论市场对于国内经济修复的预期如何,年内经济修复的大方向未有分歧。二是全球流动性环境收紧大趋势已边际放缓。随着SVB、瑞信等风险事件出现,高利率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涌现,美联储加息或已步入尾声;三是近期苹果、辉瑞等美国公司密集访华,中美关系短期或存在缓和契机。板块层面,与A股类似,基本面主线维度可以关注房地产、消费、资讯科技等方向。陶灿:港股方面,我们认为二季度港股市场将有一定修复,国内方面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拐点基本确立,政策端平台经济出现积极催化。配置思路关注三条主线:一、受益于二季度美联储加息拐点出现美债下行的医药、互联网科技、半导体、黄金。二、受益于央企重估:建筑、运营商、电力。三、消费板块,关注地产链(地产、消费建材、家具、家电)和消费场景的恢复(酒店、旅游、航空、医疗服务、啤酒)。编辑:舰长审核:木鱼版权声明《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